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客戶熱線
- 0871-63179280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 0871-6317928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得益于民營企業的發展。所謂民營企業,就是將產權明確到自然人、由民間進行經營的企業。簡單地說,除去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其余的都可認為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特點可概括為:“二不四自四權”,即:不要國家編制、不要國家投資;自愿組合、自籌資金、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企業具有獨立決策權、自主經營權、同效益掛鉤的分配權、擇優錄用的人事權。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因此,民營企業的發展,應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核心競爭力理論是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爾(G.Hamel)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10多年來,盡管人們對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理解和認識不完全一致,但一般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明顯優于并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能滿足客戶價值需要的獨特能力,是一種能使企業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獲得長期、持續發展的內在能力。核心競爭力以企業的技術能力為核心,但又不完全由技術因素決定,其產生、維持和拓展,是一個系統的組織過程,涉及技術、管理、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只有通過協調有序的組織結構以產生系統效應,并在和諧、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企業才能在其發展過程中培育并發展核心競爭力。在筆者看來,就民營企業而言,至少需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專業化經營:民營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集中企業資源在某一領域中從事專業化經營,并逐步形成本企業在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面與同行的差異,這是民營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企業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將有限的資源用于企業最具決定性的核心能力的建設上,從功能和成本的比較中確定主業的發展方向,集中力量在自身的優勢領域中做精做強,企業才能在某一方面確立起自己的穩定、持久的競爭優勢。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因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忽視主業發展而失敗的例子很多,其中,巨人集團的倒下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20世紀90年代初,史玉柱憑借其發明的M-6401桌面印刷系統軟件在深圳創業。早在1992年,巨人集團成為中國電腦行業的領頭羊。幾乎同時,巨人集團進入房地產業,計劃建造70層的巨人大廈。1993年,史玉柱又涉入保健品行業,隨著“考考考,先健腦”等廣告,巨人腦黃金等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一時間,巨人集團的組織規模與銷售量瘋狂增長。?然而好景不長,1996年9月,因多元化經營而引發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巨人集團無可奈何地倒下了。從巨人集團失敗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三點經驗:一是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二是什么利潤都想要的企業不是好企業;三是對企業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探索基業長青的路徑。
2.技術創新:民營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重要途徑
技術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通過技術創新,不僅能使企業產生獨特的技術能力,創造出具有成本優勢的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更主要的是,有助于提高企業中設計人員、生產人員、營銷人員的各種學習能力,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者難以模仿的專用性資產。這種專用性資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擁有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這正如斯蒂格里茨所指出的,某一組織內部知識及其成員分享或隱藏的能力,決定著一個公司或一個產業或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植根于公司員工心中的那些隱性知識,是一個公司競爭優勢的基石。
一般說來,進行技術創新,企業不一定會形成核心競爭力,但是,不進行技術創新,企業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術創新是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擁有專利數量很少甚至專利數量為零的企業,有可能在市場中做大,但在產業分工中卻很難處于有利地位,也很難做強,更不可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國內有些民營企業曾經輝煌一時,現在卻銷聲匿跡了,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因缺乏基于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其若干條失敗原因中的最重要一條。比如,沈陽飛龍集團的敗落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3.建立戰略聯盟:民營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培育、發展的過程。但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在國內或國外的企業間建立起多種形式的以技術合作、優勢資源互補為基礎的戰略聯盟,將是民營企業迅速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一條捷徑。當今最為普遍的戰略聯盟是競爭對手之間的聯盟,即以競爭性合作為特點的學習型聯盟。進一步說,學習型聯盟是以向戰略聯盟伙伴學習為其主要目標,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獲得新知識,同時將學到的新知識與自身的核心能力融和和連接,加速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開發與提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合資,就是建立學習型戰略聯盟的一個典型例子。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家庭轎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但通用汽車公司希望學會豐田汽車公司的質量控制技術,而豐田喜歡美國對手的管理機制,這樣不謀而合。試想,如果單單依靠自己的努力,通用汽車公司能學會日本的質量控制技術嗎?答案是很困難。因此,隨著跨國公司的大量涌入,我國的民營企業應該抓住機會,與這些跨國公司建立起學習型戰略聯盟,通過近距離的學習,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加適用的技術,形成與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民營企業在建立學習型戰略聯盟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加強員工的培訓與發展、評價與獎勵等方面的人力資源管理,這樣做,不僅能切實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控制合作風險和保持戰略聯盟正確的發展方向。
4.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家自身素質的提高:民營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企業文化是企業與企業員工共同擁有的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觀。在企業內部,企業文化是一種行為模式;在企業外部,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形象。員工與企業之間存在三個固有的矛盾:一是怎樣滿足員工的參與感?二是怎樣使員工的個人意識與企業的統一意志相協調?三是怎樣使員工的工作具有創造性?解決這三個具有普遍性的矛盾的基本路徑是要有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精髓在于充分調動企業中的文化力量,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從現代管理的角度看,僅僅依靠物質紐帶和感情紐帶來維系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聯系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精神、思想方面的紐帶用于統一企業的追求。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企業全員的主動參與,企業全員既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又是企業文化的繼承者,只有全員認可的企業文化,才能激勵企業全員為之奮斗,從而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在企業所有利益相關主體中,企業家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家的素質不斷提高,一大批民營企業家脫穎而出。但是,也有的企業經營者沒有遠大抱負,有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極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因此,通過加強學習和刻苦改造自己的途徑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對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更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林忠,麥肯咨詢高級顧問,麥肯競爭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