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客戶熱線
- 0871-63179280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 0871-63179280
 
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
各中央企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務院國資委決定在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以下統稱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以下簡稱對標提升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開展對標提升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是企業實現基業長青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闡述了新時期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為做好企業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對國有企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國有企業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強化管理創新,企業管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備、體系不健全、機制不完善、不到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當前,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形勢面臨的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國有企業必須通過立足自身、苦練內功,從先進的管理中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才能在日益復雜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對標世界一流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意義。將對標提升行動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作為應對新挑戰新要求、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關鍵抓手,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緊研究部署推進。通過對標世界一流企業,聚焦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盡快補齊短板和弱項,有效增強競爭實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二、準確把握對標提升行動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對標世界一流為出發點和切入點,以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為主線,堅持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因企施策,對照世界一流企業、行業先進企業找差距,有針對性地采取務實管用的工作措施,促進企業管理水平在現有基礎上明顯提升。到2022年,國有重點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礎不斷夯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部分國有重點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重點任務。綜合分析世界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深入查找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通過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優化管理流程、明確崗位職責、嚴格監督檢查等措施,持續加強企業管理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等建設,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戰略管理,提升戰略引領能力。針對戰略管理意識不強、投資決策不科學、主責主業不突出、國際化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強化戰略管理意識,緊緊圍繞落實國家戰略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求,科學謀劃戰略定位、主攻方向和業務結構,切實強化戰略規劃的剛性約束和有效落實;強化投資管理,健全完善戰略規劃、商業計劃、投資決策、項目實施、考核評價等緊密銜接的管理體系,實施投資全周期管理,提高投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強化主業管理,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主責主業集中,嚴控非主業投資,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清理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強化國際化經營,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構建更加適應國際化經營需要的管理機制,有序融入世界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圈,不斷增強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加強組織管理,提升科學管控能力。針對總部定位不清晰、機構設置不匹配、授權放權不充分、流程運轉不順暢、管理方式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明確總部職能定位,科學設置組織架構,探索推行“扁平化”“大部門制”“項目制”管理,建立健全目標明確、邊界清晰、權責對等、精簡高效的組織體系;分類開展授權放權,綜合考慮所出資企業發展階段、行業特點、治理能力、管理基礎等因素,給予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授權放權,全面激發企業活力;完善組織運行機制,進一步壓縮管理鏈條、優化工作流程,確保組織高效運轉、快速響應;轉變行政化管理方式,依據股權關系,通過法人治理結構,依法履職行權,提升企業管理市場化、法治化水平;加強組織文化建設,著力培育傳承國有企業優良傳統、體現時代特征的企業文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塑造良好企業形象,不斷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和軟實力。
(三)加強運營管理,提升精益運營能力。針對精細化管理能力不強、成本和質量管控不到位、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樹立全員參與、協同高效、持續改善的精益管理理念,將精益管理運用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營銷服務等全流程全鏈條,以最小資源投入,創造更多更大價值;加強現場管理,對生產現場各要素進行合理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實現生產的安全、優質、高效、環保、低耗和均衡;著力優化供應鏈管理,持續提升采購的集約化、規范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實現采購優質優價和全生命周期總成本最低;完善營銷管理和用戶服務體系,科學制定營銷策略,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品牌形象,提高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
(四)加強財務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針對集團財務管控薄弱、“兩金”規模較大、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資本運營能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構建一體化財務管控體系,深入推進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信息化建設,實現財務信息貫通和管控落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財務資源,持續優化資本結構、強化“兩金”管控、加強成本費用控制,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資本管理體系,有效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過股權運作、并購重組、基金投資、培育孵化等方式,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和回報率,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加強市值管理,依托上市公司平臺有效整合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五)加強科技管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針對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內控體系不完善、合規管理不到位、責任追究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創新效率不高、科技領軍人才不足、創新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強化新興技術和戰略必爭領域前瞻性布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知識產權工作水平,打造一長板優勢;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相配套的梯次研發體系,加強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高協同創新水平,加強產學研用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進國企創新聯合體建設.打造高水平雙創平臺,組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創新考核引導,健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六)加強風險管理,提升合規經營能力。針對不強、內控體系不完善、合規管理不到位、責任追究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意識,抓好各類風險的監測預警、識別評估和研判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規范運營和管控風險等作用,構建全面、全員、全過程、全體系的風險防控機制;推進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突出抓好規章制度、經濟合同、重大決策的法律審核把關,切實加強案件管理,著力打造法治國企;健全合規管理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的管理,推進合規管理全面覆蓋、有效運行;加強責任追究體系建設.加快形成職責明確、流程清晰、規范有序的工作機制,加大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力度,充分發揮警示懲戒作用。
(七)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升科學選人用人能力。針對人力資源規劃不清晰、三項制度改革落實不到位、人才隊伍活力不足、高層次領軍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堅持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業務發展同步謀劃,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圍繞人力資源的獲取、配置、利用、保留和開發等核心環節持續探索創新,提高人力資源對企業戰略目標的支撐作用;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拓展人才引進渠道,著力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建立和實施以勞動合同管理為基礎、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健全薪酬分配激勵機制,全面推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統籌運用多種中長期激勵方式,鼓勵支持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有效參與分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活力動力;加強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以創新型、專業化、高層次人才為重點,把握不同類別人才特點因才施策,持續優化人才成長路徑和隊伍結構,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素質。
(八)加強信息化管理,提升系統集成能力。針對信息、化管理缺乏統籌規劃、信息化與業務“兩張皮”、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不夠、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結合“十四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規劃制定和落實,以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轉型為主線,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促進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進信息系統的平臺化、專業化和規模化,實現業務流程再造,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打通信息“孤島”,統一基礎數據標準,實現企業內部業務數據互聯互通,促進以數字化為支撐的管理變革;加強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落實安全責任.完善技術手段,加強應急響應保障,確保不發生重大網絡安全事件。
三、扎實做好對標提升行動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將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對標提升行動全過程和各方面,牢牢把握正確方向,為完成工作目標提供堅強保障。各地國資委要高度重視,認真抓好對標提升行動的組織實施。國有重點企業黨委(黨組)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認真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抓好部署安排和組織落實。企業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負責人,要靠前指揮、親自推動。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工作機制,明確牽頭承擔對標提升行動任務和企業管理工作的責任部門,強化人員、資金、考核等保障措施。
(二)有序推進實施。對標提升行動分為三個階段。1.研究部署階段(2020年6-9月):印發專門文件,召開啟動會議,全面部署對標提升行動。堅持一企一策、一行一策,聚焦管理薄弱環節,制定對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和“對標提升工作清單”,于2020年9月底前按照管理關系報國務院國資委或地方國資委備案。實施方案要明確對標提升行動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進度安排、組織保障等,也可結合實際增加相關管理提升任務。“對標提升工作清單”要明確每項重點任務的對標領域、對標對象、問題表現、提升目標、具體措施、成果形式、時間節點、進展情況、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等。2.組織落實階段(2020年10月-2022年7月):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工作部署,按照實施方案和“對標提升工作清單”,集中力量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補齊管理短板,提升管理水平。3.評估深化階段(2022年8-12月):深入總結對標提升行動的做法和經驗,對提升效果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建立管理提升的長效機制,持續加強企業管理工作。
(三)加強指導督促。國務院國資委將成立對標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建立統籌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動員、指導督促和考核評估。按照不同的管理類別組織開展系列培訓和課題研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視頻會議、現場研討、調研督導等方式,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推介優秀企業管理成果和經驗,促進相互交流和借鑒。組織有關專家、中介機構和企業等,明確評價標準,開展分析評估。將對標提升行動納入中央企業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以及董事會工作評價,在任期經營業績考核中給予加分獎勵。各地國資委可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所監管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的指導督促,并及時向國務院國資委報告有關進展情況。
(四)實施在線監管。國務院國資委充分運用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搭建專項工作平臺,有效促進對標提升行動開展。通過專項工作平臺,及時發布政策文件,傳達工作部署要求,動態更新各企業工作進展,推介展示好的做法和經驗。匯總分析企業在不同階段遇到的難點問題,采取專家咨詢、在線交流等方式答疑解惑。借助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力量,結合企業實際,探索在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中建立分行業的對標指標數據庫,為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各地國資委也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標提升行動的實時跟蹤、推動促進和支持保障。
(五)抓好典型選樹。國務院國資委將強化激勵、鼓勵先進,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層級、不同管理類型,持續推出一批管理標桿企業。選樹一批管理標桿項目.推廣一批管理標桿范式。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動態》專刊、“國資小新”“國企改革”微信公眾號和國資委網站等平臺,對國有重點企業中出現的標桿企業、標桿項目和標桿范式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不斷擴大應用成效。各地國資委和國有重點企業要高度注重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做好先進典型推介宣傳,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