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客戶熱線
- 0871-63179280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 0871-63179280
?英國著名供應鏈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夫說:“21世紀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是所有業務的最優秀者,必須聯合其他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連,業務關系緊密的價值鏈條,以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所以,基于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日益重要。
從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提出到現在的二十年左右發展過程中,基于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的各種理論、技術和方法日漸成熟和完善。從表現形式來區分,供應鏈管理模式可區分為集成式、分布式、協同式三種主要模式。
目前供應鏈管理的主要模式是分布式和集成式,在分布式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供應鏈上各節點以各自利益為決策出發點,通常為了最優化各自利益而獨立做出決策,并不會充分考慮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而集成式供應鏈體系中,由于供應鏈上各個節點都有自身的信息結構和激勵目標體制,常常造成集成化管理并不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的價值目標。以上兩種模式均會因為供應鏈的各節點間缺乏同步并行協作而造成市場需求的響應力度和柔性低下,導致因為信息不對稱引發的自利矛盾頻發。這些現象使得目前供應鏈的研究焦點開始轉向供應鏈協同模式的研究。
在供應鏈的協同模式中,各個節點能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通過互相溝通和協調后共同決策。在這樣的模式中,供應鏈的決策權雖然分布在各個節點,但是整體供應鏈的利益和其他節點的利益也成為了決策時所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協同模式雖然不能完全保證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的局部利益最優化,但更能夠體現整體供應鏈績效的最優化,相對于分布式和集成式供應鏈管理模式而言,供應鏈協同模式無疑是一種更加合理、可行的模式。
但是,在協同式供應鏈的實際實施中,盡管企業管理人員對供應鏈協同的必要已經形成共識,并且達成了協同的意愿,卻經常由于在協同過程中缺少有效的績效及激勵措施,不能對協同過程中的利益和風險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再次分配,使得在供應鏈中處于從動地位的節點缺少了協同動力,對供應鏈協同的配合度不高。由此可見,建立一套完整的績效評價機制,是供應鏈協同實現的關鍵之一,通過建立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保證供應鏈各成員在參與供應鏈協同的過程中都能獲得相應的收益,從而提高其參與供應鏈協同的積極性,進而優化供應鏈的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和整體效益。
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體制的核心是完整而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所謂供應鏈績效評價,是指圍繞供應鏈目標,對供應鏈整體各環節(尤其是核心節點)運行狀況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運行關系等所進行的分析評價。其目的不僅是要獲得供應鏈或各節點的運營狀況,更重要的是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優化提供科學的依據。本文基于個人對供應鏈協同績效的理解,對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的內容、步驟、指標選擇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首先,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的內容應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供應鏈綜合績效評價。從整體角度考慮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反映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情況,而不僅僅反映單個節點情況。綜合供應鏈績效的度量主要應從用戶滿意度、時間、成本、資產等幾個方面展開。
供應鏈內部績效評價。供應鏈內部績效評價主要是對供應鏈上節點的內部績效進行評價。供應鏈是各節點之間的網絡關系,清楚了解各節點自身的特點,考慮節點自身的績效,是供應鏈績效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應立足于供應鏈整體的角度,強調各節點對供應鏈整體的運營績效的貢獻。內部績效評價主要應從成本、客戶服務、生產率等方面展開。
供應鏈外部績效評價。供應鏈外部績效評價主要是對供應鏈上的節點之間的運行狀況的評價。主要考察供應鏈的上游對下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從用戶滿意度的角度評價上、下游節點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的好壞。主要評價指標有用戶滿意度,合作伙伴的選擇等。
其次,在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的實施中,應該包含以下五個步驟:
明確績效評價的目標和方向,要評價一個供應鏈的協同績效,必須要了解評價的性質及范圍。一旦確定了績效評價的目標和方向,就應該確保評估制度能幫助企業完成它的發展規劃。每個節點的績效目標應與供應鏈總體績效標準掛鉤,使節點活動與供應鏈整體戰略目標保持一致。供應鏈的整體戰略目標就是優化各節點的配置,使整個供應鏈良性發展。
設計和選取評價指標。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是反映供應鏈整體運營狀況以及上下游節點之間的運營關系,而不是孤立的評價某一節點企業的運營狀況。一個理想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夠反映客戶、企業和供應鏈自身的需求,易于理解,應用廣泛和使用成本低等,最重要的是能夠為操作者和管理者提供快速的反饋,能激勵績效的改善等。
設計和選取評價方法。在選擇績效評價方法時,不僅要考慮該方法是否對企業績效的表現做出貢獻,是否可靠地預測未來的績效,還要考慮是否評估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否有助于改進供應鏈績效。這是確保績效評價體系成為企業發展和運作改進的真正“發動機”的重要步驟之一。
實施評價體系。這個過程包括評價、反饋和糾偏行為。在績效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對供應鏈整體進行評價。由于供應鏈績效評價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并根據需要對績效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供應鏈的最優績效應是不斷改進和發展的動態結果。
評價體系的應用。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要獲得企業和供應鏈的運營狀況,而且更重要的是優化企業或供應鏈的業務流程。績效評價不應該止于評價結果,企業應該用它來監督有效的供應鏈經營活動,并推動和改進供應鏈流程。
在整個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過程中,評價指標的確定是關鍵,對于供應鏈指標的選擇提煉,應該從供應鏈協同的各個層面出發進行設計,包括戰略協同、業務流程協同、信息協同三個層面。
戰略協同層面:供應鏈是由供應商、核心企業、分銷商等多個成員企業組成,每個企業的競爭戰略可能會與供應鏈的競爭戰略不一致。在戰略不一致的情況下,如果各個企業只是朝自己的戰略目標奮斗,最終可能會導致顧客滿意度下降和供應鏈整體競爭優勢的喪失。所以,在評價供應鏈協同效果時,必須考慮節點企業的競爭戰略與供應鏈戰略的匹配性,兩者的匹配程度越大,其協同的效果越好,供應鏈整體取得良好績效的機會也越大。戰略協同程度可通過戰略匹配度來衡量,戰略匹配度是一個定性指標,可通過專家評分法來確定。
業務流程協同層面:節點企業業務流程的協同程度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通過以下幾類指標來衡量。
一、???計劃協同指標:如計劃準確率。
二、???采購協同指標:如倉庫平均利用率、平均采購周期。
三、???生產協同指標:如平均準時交貨率、產品開發周期。
四、???分銷協同指標:如產銷率
五、???售后服務協同指標:如產品綜合合格率、響應速度。
信息協同層面:在供應鏈中,由于信息傳遞的失真或延誤所造成的不協同是不容忽視的,許多企業就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不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造成嚴重的損失。在信息協同中,一般采用信息的準確率和及時率兩個指標。
一、???信息準確率:傳遞的信息是否準確,反映了信息處理的質量。只有依據正確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在供應鏈中,信息準確率越高,說明供需雙方的協同程度越高。
二、???信息及時率:為了提高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映能力,必須提高供需協調的敏捷性,因此,信息傳遞及時率也是反映供應鏈協同程度的一個指標。如果信息傳遞不及時,則可能由于信息傳遞的延誤造成決策上的失誤,從而影響供應鏈節點合作的滿意度。
上文對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的內容、步驟、指標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供應鏈績效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對供應鏈上各節點協同經營績效的評價,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法,使整個供應鏈通過績效管理評價、改進、再評價、再改進,不斷循環,最終協調供應鏈上各節點的經濟活動,取得整體的最大效益。本文試圖對供應鏈協同績效評價系統進行研究,但由于個人能力、客觀條件限制,僅僅是對供應鏈協同績效的初步探討,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驗證和完善。
?
作者系麥肯咨詢顧問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