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客戶熱線
- 0871-63179280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 0871-63179280
 
國務院國資委3月10日消息,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日前撰文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資國企要切實擔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重大責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任務,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使命;要以提質增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優化布局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防控風險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同時,國資國企必須充分發揮帶動拉動作用,要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現代產業鏈的鏈長,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主力軍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排頭兵。
郝鵬指出,國資國企必須堅定扛起新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要切實擔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重大責任。一方面,要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統一起來,國有企業是獨立市場主體,是國有資本的主要運營載體,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具有基礎性、實質性和決定性的意義。另一方面,要將“做強”“做優”“做大”統一起來,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當前“做強”“做優”更為緊迫,也是進一步“做大”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必須從整體上來認識把握,從全局上統籌推動。
要切實擔負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任務。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與國家創新體系相銜接,更加突出主業實業和核心競爭力標準,努力打造一批行業產業龍頭企業、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冠軍企業、一批基礎保障骨干企業,確保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主責主業突出、功能作用顯著、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隊。要切實擔負起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使命。要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推動國有企業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郝鵬強調,國資國企必須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堅實奮進。要以提質增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堅持和完善“兩利四率”指標體系,推動中央企業凈利潤、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國民經濟增速,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同時保持資產負債率的穩健可控。要以優化布局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使國有經濟在戰略安全、公共服務領域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在基本民生領域的有效供給更加充足,在戰略性前瞻性新興領域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要以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在完善治理、健全體制、激發活力、提高效率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完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提高國資監管效能,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同時,要以防控風險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及時有效化解投資、債務、金融業務、境外經營等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強化企業海外利益安全,加快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體系,維護境外資產和員工人身安全。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把風險防控嵌入業務流程各環節,增強風險識別和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內控體系有效性,確保各類風險可控在控,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郝鵬指出,國資國企必須充分發揮帶動拉動作用。要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資源、集中力量,堅決把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針對產業薄弱環節,組建創新聯合體,盡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大原創技術研發投入,布局一批基礎應用技術,突破一批前沿技術,鍛造一批長板技術。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培養急需緊缺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堅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勵,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在政策支持上堅決做到能給盡給、應給盡給,積極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經費“包干制”新型管理模式,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要堅決當好現代產業鏈的鏈長。發揮中央企業投資規模大、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牽引作用,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補鏈上下更大功夫,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更多“央企解決方案”。在強鏈上下更大功夫,立足優勢領域,練就更多獨門絕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更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固鏈上下更大功夫,構建融合暢通的產業生態體系,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推動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協調運轉,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
要堅決當好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主力軍。在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上發揮主導作用,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促進國內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并堅決當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大開放合作力度,確保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實、更好。
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國務院國資委3月10日消息,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日前撰文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資國企要切實擔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重大責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任務,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使命;要以提質增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優化布局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防控風險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同時,國資國企必須充分發揮帶動拉動作用,要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現代產業鏈的鏈長,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主力軍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排頭兵。
郝鵬指出,國資國企必須堅定扛起新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要切實擔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重大責任。一方面,要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統一起來,國有企業是獨立市場主體,是國有資本的主要運營載體,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具有基礎性、實質性和決定性的意義。另一方面,要將“做強”“做優”“做大”統一起來,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當前“做強”“做優”更為緊迫,也是進一步“做大”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必須從整體上來認識把握,從全局上統籌推動。
要切實擔負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任務。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與國家創新體系相銜接,更加突出主業實業和核心競爭力標準,努力打造一批行業產業龍頭企業、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冠軍企業、一批基礎保障骨干企業,確保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主責主業突出、功能作用顯著、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隊。要切實擔負起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使命。要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推動國有企業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郝鵬強調,國資國企必須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堅實奮進。要以提質增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堅持和完善“兩利四率”指標體系,推動中央企業凈利潤、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國民經濟增速,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同時保持資產負債率的穩健可控。要以優化布局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使國有經濟在戰略安全、公共服務領域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在基本民生領域的有效供給更加充足,在戰略性前瞻性新興領域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要以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在完善治理、健全體制、激發活力、提高效率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完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提高國資監管效能,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同時,要以防控風險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及時有效化解投資、債務、金融業務、境外經營等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強化企業海外利益安全,加快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體系,維護境外資產和員工人身安全。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把風險防控嵌入業務流程各環節,增強風險識別和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內控體系有效性,確保各類風險可控在控,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郝鵬指出,國資國企必須充分發揮帶動拉動作用。要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資源、集中力量,堅決把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針對產業薄弱環節,組建創新聯合體,盡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大原創技術研發投入,布局一批基礎應用技術,突破一批前沿技術,鍛造一批長板技術。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培養急需緊缺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堅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勵,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在政策支持上堅決做到能給盡給、應給盡給,積極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經費“包干制”新型管理模式,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要堅決當好現代產業鏈的鏈長。發揮中央企業投資規模大、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牽引作用,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補鏈上下更大功夫,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更多“央企解決方案”。在強鏈上下更大功夫,立足優勢領域,練就更多獨門絕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更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固鏈上下更大功夫,構建融合暢通的產業生態體系,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推動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協調運轉,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
要堅決當好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主力軍。在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上發揮主導作用,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促進國內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并堅決當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大開放合作力度,確保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