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成人动漫在线观看,成人动漫在线观看,男人用嘴添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麥肯咨詢在線客服
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聯系我們
 客戶熱線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0871-63179280
云南旅游景區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分析
來源 Source:昆明麥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日期 Date:2014-11-18        點擊 Hits:10333

 

(麥肯咨詢景區專家)

基本情況

(一)概況

云南省旅游景區景點通過“九五”、“十五”期間的建設,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全省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結合當地實際,旅游景區景點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截止2007年底,我省已接待游客景區景點共425個(包括度假區),比2000年的224家翻了一倍多,年均增長速度達13.4%。其中各種設施較完善、擁有較高接待水平的A級景區120家,占全國A級景區總數的5.08%(全國A級景區2362家),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景點33家、3A級景區景點17家、2A級景區景點63家、1A級景區景點7家。此外,另有國家、省級旅游度假區共10家。

目前我省旅游景區主要是三大類:即觀光類景區:包括歷史文化型、自然風光型、民族風情型;休閑度假類景區:包括溫泉康體型、休閑運動型和度假型;綜綜合類或專項型景區:包括旅游小鎮型、主題公園、城市公園、博物館和其它型(見表1)。其中,觀光型占的比重最大,為72.2%;綜合及專項類次之,為15.4%;休閑度假類為12.4%。與2000年的同期類型數量的景區相比,觀光類型在質量增加的同時,數量大幅度增長,比2000年增加114家;休閑度假類景區比2000年增加47家,綜合類產品快速增加,比2000年增加34家,全省的旅游景區向多元化方向轉變。

大類(種)

亞類(種)

亞類數量

大類數量(家)

所占比例(%)

觀光類

歷史文化型

71

307

72.2

自然風光型

205

民族風情型

31

休閑度假類

溫泉康體型

15

53

12.4%

休閑運動型

38

綜合類&專項類

旅游小鎮型

11

65

15.4%

主題公園

5

城市公園

38

博物館

8

其它

3

共計

425

(二)全省旅游景區的規劃布局

按照全省旅游景區規劃與布局,我省旅游景區共分為:滇中“大昆明國際旅游區”、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滇西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旅游區”、滇西“火山熱海邊境旅游區”、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區”、滇東北“紅土高原旅游區”等六大片區。

1)滇中“大昆明國際旅游區”

以昆明為中心的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州。代表性景區為:石林風景名勝區、昆明世博園、楚雄州祿豐恐龍博物館、彝人古鎮;玉溪市的映月潭休閑中心、玉溪市匯龍生態園、通海秀山公園。同時擁有一定數量的高爾夫球場和相關的休閑度假設施。目標是將“大昆明國際旅游區”建設成為中國西南著名的觀光度假國際旅游勝地,高爾夫球和商務會展基地 ,以及我省連接海內外客源市場,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國內外旅游集散中心。

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

主要包括:大理州、麗江市、迪慶州、怒江州。代表性景區為:大理三塔景區、大理古城、蒼山、洱海風景區;麗江古城、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 瀘沽湖景區、老君山景區;迪慶普達措國家公園、梅里雪山風景區、歸化寺景區;怒江 丙中洛景區。該片區的主要特點是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 濃郁的民族風情。目標是把大理、麗江、迪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區和連接西藏、四川的旅游集散中心。

3)滇西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旅游區”

范圍包括: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地區。代表性景區為: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 、野象谷,傣族園;普洱市瀾滄拉祜族風情旅游區 普洱茶馬古道旅游區 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臨滄地區滄源崖畫景區。該片區主要突出熱帶雨林、跨國旅游 、民族風情等特點。目標是打造和推出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旅游線,把滇西南建成我省面向東南亞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重要國際旅游區,把景洪市建成云南面向東南亞的重要國際旅游集散地。

4)滇西“火山熱海旅游區”

范圍包括保山市和德宏州。以火山溫泉、民族風情、邊地文化為主。 目標是建成重要的康體度假和邊境旅游區,我省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旅游門戶,把騰沖火山熱海及德宏邊境旅游培育成國內知名的旅游精品。

5)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區”

范圍包括紅河、文山兩州以及昆明、曲靖的部分地區。主要景觀為:羅平油菜花、元陽梯田、陸良彩色沙林、文山普者黑景區。重點突出喀斯特山水景觀,觀光農業田園風光,中原文化與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的復合的人文歷史特色。目標是把滇東南建成我省面向越南和連接廣西、貴州的泛珠三角旅游區的主要門戶。

6)滇東北“紅土高原旅游區”

范圍包括昭通市以及昆明、曲靖的部分地區。主要代表性景區為:昭通大關黃連河瀑布 水富西部大峽谷溫泉旅游區;曲靖珠江源風景區 陸良彩色沙林;昆明九鄉風景名勝區。其特點是以紅土高原革命遺址、溫泉瀑布等優勢旅游資源為依托紅色旅游為亮點,重點開發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溫泉度假、夏季避暑、大江漂流和自駕車旅游產品,形成我省新興的旅游產品。

(三)全省旅游景區的經營開發管理情況

1)品牌建設

近幾年來,全省圍繞“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旅游主題形象,政府和企業開展不同類型的宣傳推廣活動,云南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大幅度提高。同時,各地、各企業加大了對精品旅游品牌的培育,一些景區加大了旅游經營、管理、營銷力度,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上涌現出麗江、石林、世博園、騰沖、大理三塔等一批深受歡迎的旅游景區,使我省旅游景區的品牌效應得到了顯現。騰沖的和順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小鎮之首;麗江、香格里拉、石林、西雙版納都入選前30名景區景點,昆明市、麗江市入選前30名城市;麗江市在《新周刊》創刊十周年新銳光榮榜頒獎慶典上被評為10年來中國唯一的一個最新銳的城市,被中央電視臺評為“2006年度中國10大魅力城市之一;2007年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歡的小城市;大理州的民族文化旅游線、迪慶州的香格里拉旅游線、思茅的自駕車和民族風情旅游線等被中央電視臺入選全國最受觀眾喜愛的二十條旅游線;春城湖畔高爾夫球場被評為“亞洲最佳高爾夫度假村、中國第一高爾夫球場”。

2)資金籌措

我省A級景區多方籌集建設資金用于旅游景區及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形成了政府、國有、集體、個人、外商“五個一起上”開發建設旅游景區景點的格局。

民間資本進入旅游景區建設的步伐在進一步加快。目前全省雞足山景區、和順、火山熱海、黑井等30多家景區通過經營權轉讓,實現了資源與資本的有效結合,為民營資本進入景區開發進行了大膽探索,有效提升了旅游景區開發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3)景區管理

自“十五”以來,我省加大了旅游景區的A級評定和工農業旅游示范點的創建工作,加大質量認證體系等標準的推廣力度,尤其是2007年在全省開展了5A級景區和文明旅游景區的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旅游景區的服務配套設施,規范旅游景區的市場秩序,加強旅游景區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使來滇游客對旅游景區滿意程度大幅度提高。石林景區、麗江玉龍雪山景區被評為全國首批5A景區,麗江古城成為全國首批的文明旅游景區,玉溪紅塔工業園等九個景區評為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年游客對景區的旅游投訴65起,占全省總投訴11.4%。全省旅游景區的管理正向標準化和規范化邁進。

4)旅游接待人次

據統計,2007年全省A級景區接待游客4156.98萬人次,有70%以上的游客必到全省重要的旅游景點游覽,其中海外游客的比重更高,旅游景區接待人數已成為云南接待游客的主要力量,是整個旅游產業鏈的中心圍繞點,也是旅游者消費鏈的中心圍繞點。

省各州市2007A級景區接客游客人數一覽表 2

地區

昆明

曲靖

玉溪

思茅

保山

人數

11272000

1820283

2346727

450900

1255893

比例

27.12

4.38

5.65

1.08

3.02

地區

德宏

昭通

楚雄

臨滄

紅河

人數

261174

223000

605726

663306

519259

比例

0.63

0.54

1.46

1.6

1.25

地區

文山

大理

麗江

迪慶

版納

人數

930000

7273654

10360983

819426

2767501

比例

2.24

17.5

24.92

1.97

6.66

(備注:因怒江州沒有A級景區,所以表中不含怒江州)

5)旅游景區營業收入

據不完全統計,2006A級景區景點經營性總收入為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92%。其中門票收入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77%,占經營性總收入的65.1%。根據國際上1:5乘數效應計算,全省旅游景區直接或間接的間接收入超過125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為499.78億元的25%,對云南旅游的提質增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省大部分A級景區景點都有盈利,其中全省利潤超過500萬元的有 7 家,占全省A級景區總數的6%,最高的石林和玉龍雪山兩家都超過1.4億元,迪慶普達措景區門票收入也突破了一億元。盈利的景區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麗江、大理、迪慶、版納等州市(見圖1)。據2007年國家旅游局的財務報表的統計數據(見表3),云南旅游景區的反映財務效益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的指標都都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積累率高出全國212個百分點。

云南省各地區利潤匯總表 1

云南省旅游景區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一覽表 3

地區

務效益狀況

發展能力狀況

凈資產收益率(%)

總資產報酬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

資本積累率(%)

總資產增長率(%)

全國

3.3

3.5

49.2

9.0

9.9

10.2

云南

3.4

4.1

51.3

16.6

22.0

13.6

6)景區景點的規劃

“旅游發展,規劃先行”,這是云南省旅游發展的基本做法,也是云南省旅游發展的重要經驗。從19817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擬定《19811985年的云南省旅游規劃》到19999月《云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以來,云南省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委托省內外專家編制了省、地州、市縣、旅游區(點)旅游規劃,初步形成了符合實際、特色突出的旅游規劃體系,有力促進了云南省旅游產業的發展。

云南省旅游業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主要規劃:

l 省級規劃:《云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l 片區規劃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發展規劃》

《滇西火山熱海邊境旅游區發展規劃》

《滇西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旅游區發展規劃》

《滇中大昆明國際旅游區發展規劃》

《滇東北紅土高原旅游區發展規劃》

《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區發展規劃》

l 專項規劃:

云南旅游業“科技興旅”規劃(綱要)

云南紅色旅游規劃

l 州、市總體發展規劃:16州市編制完成“總規”編制或調整

l 十一五發展規劃:16州、市完成“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

l 縣(市、區)旅游發展規劃:全省126個縣,近100個縣均完成規劃的編制或調整

l 景區規劃

A級景區規劃:全省120A級景區,均完成“控制性規劃”或“建設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或調整

景區(點)規劃:全省已投入運營的景區(點)共415個, 340余個完成“控制性規劃”或“建設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調整。

7)景區行業管理現狀

目前景區在行業管理方面呈現出多部門交叉管理的局面,涉及的部門有:發改委、建設部門、林業部門、文化部門、民族宗教管理部門、旅游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各部門根據不同的政策法規對景區進行管理。

l 發改委:根據《物價發》和相關法規主要針對景區門票價格體系進行管理;

l 建設部門 根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負責景區內的規劃審批、開發和日常管理;

l 林業部門 根據《林業法》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對屬于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保護,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行業管理。

l 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門都按照各自的法律法規對景區實行監督管理。

二、云南省旅游景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景區的地方性保護嚴重制約旅游的發展

云南省旅游景區的經營管理權基本由景區所在的地方政府擁有,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從人力、財力、政策等方面加大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但是隨著全國旅游的發展,云南旅游景區的地方性保護與旅游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具體表現在部分地方政府觀念不強,大局觀念淡薄,只顧局部,不顧全局; 只顧地方,不顧全省; 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云南省無障礙旅游推進步伐困難重重。

(二)旅游景區的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全省相當一部分旅游景區在管理體制不順,存在著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給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帶來了諸多不變。在開發建設方面,由于旅游資源的多重性,導致了在開發建設項目的管理上各自為政、多頭管理、多頭審批、利益分割,形成了“有利益人人爭,沒有利益無人管”的現象。在經營管理方面,相當一部分業主“只重開發建設、不重視產品促銷,只重視硬件建設、不重視軟件建設”,在規模較小的景區景點更為突出,造成全省旅游景區管理和經營水平參差不齊。

(三)云南旅游景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稀缺

由于地方性保護和管理體制的不順,云南旅游景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嚴重短缺。旅游景區自身無法培養專業旅游管理人才,而對外引進的人才沒有發揮的環境,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惡性循環。

云南與四川、廣東等旅游發達省市的競爭劣勢并非旅游景點資源的比較劣勢,也不完全是旅游企業的競爭劣勢,而是旅游人才的嚴重匱乏劣勢競爭。云南旅游的二次創業須要大量的旅游專業人才,尤其是旅游高層次的管理人才、策劃規劃人才、市場運作人才和地質環境專業人才;云南要建成西部旅游大省必須具備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體系和人才成長的環境氛圍。

(四)精品名牌產品較少,結構產品單一

目前,全省旅游景區的數量在大幅度增長,但知名度高的精品旅游景區較少,名牌景區就更少。從景區的產品結構看,全省仍以觀光類產品居多,占全省景區的總量的 72.2 %,而休閑度假類產品近幾年加大開發力度,但其總量僅12.4 %,比重偏低;而專項類或綜合類的比重就更低,與云南獨特豐富的資源相比有差距,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三)旅游景區提升改造投入資金嚴重不足

“十一五”期間全省旅游產業建設需投入50080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用于高品位、高檔次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由于政府投入的力度十分有限,建設資金十分短缺已成為制約老的旅游景區提升改造和新景區開發建設的重要瓶頸制約。

(四)少數旅游景區的效益不太理想

目前,云南旅游景區的主要收入還依賴于門票(門票收入占營業總收入65%),具有典型的“門票經濟”的特征,景區的綜合經濟效益不高。全省有少數的旅游景區的收入是收不抵支,處于虧損狀態,其經濟效益不理想,給景區的后續發展帶來了不利條件。

(五)旅游景區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由于景區的快速發展,使得從業人員的迅速增加,導致云南旅游景區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極少數旅游景區配套設施不太完善,旅游景區的服務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

(六)社區老百姓如何有序地參與景區旅游服務亟待解決

由于大部分的旅游規劃中缺乏景區內社區老百姓參與旅游服務經營的規劃,老百姓參與景區內的經營服務幾乎都是無序、不規范的,由此產生了許多服務缺陷,引發了一定的旅游投訴。

三、云南旅游景區發展思路和主要對策

(一)指導思想

云南旅游景區須緊緊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創業”的發展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優化結構、專心升級、提質增效、創建國際精品”的目標,充分挖掘云南旅游資源的優勢,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運行機制,認真實施“大項目促進大景區帶動大發展”戰略,以創新旅游資源產權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探索適應旅游跨越式發展的新型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模式;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為核心,繼續鞏固和提升觀光類旅游景區、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類和綜合類景區,積極發展專線產品類景區,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加強旅游景區市場秩序的治,使云南旅游景區向多元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為云南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和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旅游景區整合的基本目標

支持和鼓勵云南省優質旅游資源以多種形式思想跨地區、跨行業、所有制的聯合重組,真正實現旅游資源所有權、經營權、行政管理權有機整合,開發、規劃和保護的有機統一。在3-5年內培育和發展2-3個具有國際知名品牌、旅游經營綜合收入超過50億元、在資本市場具有較強融資能力的旗艦型旅游景區集團。

同時,以品牌產品為依托,完成全省旅游線路統籌,以“點”促“線”,以“線”帶動區域整合。

(三)主要對策和措施

1)建立云南旅游資源評價體系

云南旅游資源眾多,現有的管理模式不一。對眾多旅游資源的整合能否實行、整合的范圍程度都必須科學的根據,因此整合云南旅游資源前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云南旅游資源評價體系。

國家對旅游資源的評價一般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該標準重點考慮的是旅游資源的自然屬性,即資源要素價值、開發潛力和附加值三項評分標準。但對旅游資源的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和資源核心競爭力的權重考慮上不夠。建議根據云南旅游景區資源的特點,建立一套符合市場需求的評價體系,有利于云南旅游資源整合的選擇。

2整合產品,統籌線路,實施“123、”戰略

在云南眾多的旅游資源中,最受游客歡迎的旅游線路是昆明石林,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及西雙版納風情旅游三條黃金旅游線。前兩條線路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等國際、國內金字品牌,其市場影響力和旅游競爭力在云南省首屈一指。而版納旅游作為云南旅游的知名品牌在國內旅游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按照云南旅游資源線路統籌整合的戰略,通過政府主導,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參照湖南張家界和安徽黃山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旅游新區,直接隸屬于省政府管理,能有效避免行業的多頭管理,充分發揮極品旅游資源的優勢。

因此,我們建議在云南旅游景區資源整合上大膽創新,實施“123”戰略。即全力打造一條王牌線路產品,建立兩個“集散中心,形成三個旅游新區。

著力打造以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和西雙版納為核心的線路產品,充分利用上述地州已形成交通環線,打造出一條最具云南特色的線路產品。

建設昆明、麗江兩個旅游集散中心。昆明旅游集散中心覆蓋全省,統籌全省的旅游線路產品,進一步鞏固昆明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全力促成麗江成為新的旅游集散中心。麗江旅游集散中心北可輻射香格里拉,西可帶動保山、怒江,南與大理形成統一的區域。兩個旅游集散中心的建成,將改變我省旅游區劃格局,推動我省旅游業的發展。

打造滇中、滇西北、滇南三個旅游新區。滇中旅游新區以昆明為核心,以石林景區為主帶動宜良九鄉、陸良彩色沙林、彌勒溫泉、潞西阿廬古洞、羅平多依河和丘北普者黑等景區,形成喀斯特旅游旅游文化圈;滇西北旅游新區以麗江為核心,在目前已經形成的“昆大麗香”這個線路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麗江、大理、香格里拉三地州的產品整合,完成線路統籌,形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態文化圈;滇南旅游新區,以西雙版納為主,帶動普洱市的旅游發展,形成熱帶雨林大湄公河次區域旅游圈。

滇中、滇西北、滇南三個旅游新區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資源行政管理權;旅游新區內的旅游資源組建旗艦型旅游景區集團行使旅游資源經營管理權。旅游景區集團通過參股、控股、定向增發、借殼上市等資本運作手段建立或擴大云南旅游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品質,增強云南旅游資源的資本融資能力。

3)加快云南重點旅游景區和項目的建設

旅游景區建設要突出重點,認真落實“大項目帶動發展”戰略,在“十一五”期間,要切實著力抓好12大旅游景區、10大旅游城市、60個旅游小鎮和30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大一批有潛力的老景區的改造力度,加大開發一批新的旅游景區景點,不斷完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豐富游覽內涵,使我省不斷涌現出一批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旅游景區及產品。

4)強化旅游資源與其他產業資源的融合力度

要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文化、大服務”的思路,

牢固樹立“泛旅游資源和產品”的理念,加大對旅游資源與其他優勢資源的整合力度,要充分發揮旅游與我省文化、體育、城建、林業、房地產、農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的融合力度,大力開發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小鎮、旅游文化生態村、高爾夫旅游、旅游地產、鄉村旅游、工農業旅游等類型的旅游景區,不斷拓展旅游景區的發展空間,為拉長云南旅游產業鏈條和提質增效打下基礎。

5)強化旅游產品從促銷向營銷的轉變

旅游景區要高度重視旅游宣傳促銷工作,加強與有關國

際旅游組織、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部門、主要旅行商、新聞媒體和中介機構的合作,建立自己的宣傳促銷網絡,開展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的促銷活動,積極借助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平臺加大自身產品的促銷力度。一些大景區要通過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方式,實現從促銷到營銷的轉變,認真分析客源市場和客源結構,采取針對性的營銷手段,通過努力,使旅游景區的游客繼續保持持續增長。

6)招商引資,不斷拓展旅游景區的投融資渠道

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力量充分進入”的原則

下,積極拓展旅游景區的投融資渠道,切實解決我省旅游景區投資不足的瓶頸制約。各級政府可以無償補助、貼息貸款、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大旅游景區的引導性投入;充分發揮云南省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的作用,積極組織州市級的旅游投資公司,不斷完善全省的旅游投融資平臺,積極開發我省核心旅游資源的景區,鼓勵開發我省有效益的旅游景區,使之成為我省開發建設旅游景區的重要力量。同時,要加大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除核心資源外,加大景區的經營權轉讓,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開發建設。此外,現有的旅游景區要加大融資力度,可以利用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出讓景區經營型設施、門票抵押等多中靈活的方式來解決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

7)加強管理,不斷提高旅游景區管理和服務水平

要積極借鑒全省以石林為代表的“綜合管理模式”和麗江“大玉龍”景區整合的經驗,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創新旅游景區的管理模式。要加大對A級旅游景區、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旅游廁所等國家標準貫徹實施力度,積極制定生態旅游、旅游小鎮、鄉村旅游等地方標準,加快制定我省旅游景區從業人員服務標準,加強旅游景區誠信服務建設,完善旅游景區安全保障和旅游救援設施,強化在職人員的培訓,在全省主要景區積極推行專職講解員制度,大力完善景區人性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內容,為樹立云南良好的旅游形象創造有利條件。

8)加強旅游資源及其環境的保護力度

各級政府、旅游及相關部門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

關系,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高資源利用率,重點建設一批生態旅游示范區,努力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建設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綠色旅游體系。倡導綠色生態旅游,對景觀生態及旅游功能進行科學規劃,減輕旅游景區的生態壓力,在旅游景區大力使用新型環保材料,重點抓好景區內住宿、餐飲、交通、游覽等環節的工作,開展綠色賓館、綠色酒店、綠色消費等綠色系列活動,采用環保型的交通工具,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9)處理好旅游和扶貧的關系

以公司化的模式組織社區百姓參與經營服務,麗江玉龍雪山景區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組建了社區經營服務公司將景區內19個自然村的老百姓分不同的經營項目進行公司化經營,使景區次序煥然一新,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有了質的提升,同時,社區百姓的收入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本文的相關材料均由云南省旅游局規劃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