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一掃,添加麥肯咨詢微信公眾號
 客戶熱線
- 0871-63179280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國際大廈33樓01室(穿金路小壩立交北側)
 傳真
- 0871-63179280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于國企改革只有88個字,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比較,總體基調一脈相承,但從語言順序、邏輯關系變化 ,對國資國企改革的理論、方向、使命任務、標準、途徑、要求與保障,從變化中能看出新的表述,在九個方面呈現明顯趨勢。
在改革主題上,由市場經濟轉入建設現代化國家階段
沒有再寫“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僅僅表明這些任務已經基本完成,表明中央對這些年國資監管的滿意,而且在于市場經濟體制問題不再是主題。在國資國企改革這一段,過去一般是分為制度體制、結構調整與機制三個板塊,這次報告不再講體制問題。我們注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八個方面: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二是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三是積極穩妥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五是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六是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七是推動一系列國企改革專項行動落實落地;八是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基本上是圍繞市場經濟這個主題進行的。事實上,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這一對矛盾的解決上難度較大,很多改革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剪不清,理更亂,確實出現改革擱淺現象。現在,我們黨與國家的頭等主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高質量發展是二等主題,市場經濟是三等主題。市場經濟不是不搞,而是在現代化國家這個大主題下進行。不必陷于困境而不拔,作繭自縛。
在改革口徑上,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持續深化階段
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到前面,而且把“國資”改革放在前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利于平衡市場經濟,能保證經濟穩定平衡發展,有利于資源合理分配,能夠更好地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二字更多地是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主題連在一起的,解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新的困難與問題。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經濟增長的頂梁柱作用,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作用,安全發展的“壓艙石”作用,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國資國企的生動實踐。
在改革理論上,實現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統一平衡
在改革重大理論問題上是不能含糊的。國有資本是物的形態,而國有企業是人和組織的形態,使得國資國企改革的中國特色得到強化,國企不光是個經濟組織,還是一個政治組織。消除單純資本觀念,使得黨的領導優勢、政治思想工作優勢、工人階級主體地位優勢的發揮得到保證,使得理論上收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在改革制度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制度基礎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任務顯得緊迫而突出了。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具體到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方面,就是使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現代”主要體現在公司治理上,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點是進一步厘清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責邊界,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要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必須解決深層次矛盾,把改革思路從“政策調整”轉向“制度創新”。根據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實現制度創新思維的根本途徑。
在改革途徑上,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成為重要任務
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國有經濟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整體功能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和結構調整,支持創新發展前瞻性戰略產業,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聚焦發展實體經濟,突出主業、做強主業。包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的搞混改,也包括國有企業之間的重組整合還會繼續進行。
在改革目標上,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衡量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標準
過去通常講競爭力,現在講企業核心競爭力。關于世界一流企業的界定,不宜將一些標準制定得過度僵化,更不能因企業而設置標準。世界一流企業核心特征是在全球競爭中具有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短期內其他企業難以模仿也難以超越的獨特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結果性指標,它綜合反映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將來會強調,核心競爭力應強調的是“結果”,要注意對一些投入性指標、可能對未來競爭力產生成效的“潛在競爭力”指標構成因素加以區別。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方面,一定要防止為了業績需要或者企業為了宣傳需要,在量化指標方面以易衡量的、短期內易見到明顯提升的指標數據,代替更符合被衡量對象的內涵但是卻在短期內難以見到數值明顯提升的指標,導致最終的指標體系不準確,進而影響整個戰略作用的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資本、領先業內的核心技術、不竭的創新動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穩固的營銷網絡、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顧客服務與產生強大影響力的企業文化。這與一流企業標準的16個字是相通的。
在改革活力上,弘揚企業家精神,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弱項得到強化
從進一步激勵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出發,完善有別于黨政領導干部、充分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領導人員管理制度,是推進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深刻思考作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該如何落實責任、提升能力、擔當進取,發揮自身才干引領企業創新發展。如此,方能不負黨的重托,不負員工信任,不負市場期待,成為對國家對社會真正有貢獻有價值的企業家。
在改革階段上,世界一流企業由“培育”轉入“加快建設”階段
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在我國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的背景下,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措施,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國有企業作為我國企業中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產業影響力突出的企業群體,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具有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優勢。現在已經不是十九大提出的培育階段,而是進入加快建設階段。一個加快建設,表明在二十大后將快速在行動上展開,得到具體實施。
在改革領導與保障上,國有企業、金融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繼續加強
二十大修改的新黨章,重新強調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報告中強調推進國有企業、金融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理順行業協會、學會、商會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有些是抓重點內容,有些是強弱項內容。這是屬于國企改革的領導與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