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觀點】華蓋資本孟楠:淺談醫療健康投資的邏輯與壁壘
來源 Source:健一會投資 日期 Date:2017-03-14 點擊 Hits:3958
 
只擁有IT背景的創業者轉行做互聯網醫療,不太符合我的投資方向。
如果這個項目用我自己的錢,我也愿意投的話,我才會把這個項目提交到投委會。
二代測序+ctDNA是目前最值得投資的方向,市場熱,估值也存在泡沫。
——孟楠(華蓋醫療基金投資總監)
本文系根據孟楠女士在健一會醫療器械沙龍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根據嘉賓意見,分享內容已刪去部分敏感觀點及內部信息。
?
中國醫療健康投資到底有多火?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報告顯示,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在VC股權投資中占據前三,在PE股權投資中也名列前茅。
根據投中收錄及披露金額的交易案例,2016年醫療健康領域VC/PE融資案例共204起,融資規模47億美元,較2015年分別上升了52%與34%。其中醫療設備增速最高,2016年融資案例數44起,融資規模近17億美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120%與325%。
?
華蓋資本重點關注的五大醫療器械細分子行業
一是體外診斷。這是無可爭議的投資熱點,上游需要尋求技術上的突破,下游需要強化渠道的控制。
二是基因測序。二代測序+ctDNA是目前最值得投資的方向,這個市場一直特別熱,估值也存在泡沫,臨床應用場景亟待拓寬。
三是影像設備。國產化替代趨勢明顯,作為國家高端制造業的重點扶持產業,存在極大投資價值。
四是五官科設備。諸如眼科等細分行業之前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具有較高研發實力且產品能夠彌補國內市場空白的企業值得投資,例如人工玻璃體、人工晶體等。
五是高端介入耗材。重點考察外周血管介入耗材、脊柱及關節領域具有自主先進技術的企業,該領域具有較高的毛利率。
?
獨有投資風格是拿下好項目的關鍵所在
中國涉足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基金數量正在逐年上漲,最新數據是738家。買家多,標的少而且價格昂貴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何把握自己的獨有風格是蠻重要的。
對于早期企業,我們首先會看創業團隊的背景,看其是否醫療行業出身,是否具備產業化經驗,例如某些只擁有IT背景的創業者轉行做互聯網醫療的項目是不太符合我的投資方向的。
其次要關注創始人的投入程度,他是否對這個企業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時間。有部分擁有“國千”(國家“千人計劃”)頭銜的技術牛人手上會同時兼顧多個項目,無法專注精力在某個單一項目上,此類項目也不是我的投資重點。
因此即使創始人的技術再牛,如果他沒有涉足過醫療領域,那么相應的創業成功概率也較低。
再次需關注項目主打市場的產品容量。現公認的一個觀點是:好的項目意味著其主打產品的市場容量足夠大。但是實際上,還需要考量公司是否在該產品所處的細分領域足夠深耕,市場定位是否足夠明確,競爭對手情況如何。
我現在每接觸到一個細分領域,基本上會把這個細分領域內所有公司中的80%都實地調研一遍,詳細了解每家公司的技術帶頭人的基本信息及產品發展的最新進度。
最后則需要關注主打產品的技術是否足夠強,技術團隊研發能力如何,產品是否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
比如,影像細分行業能做國產設備的只有5家公司,我們最近全部調研了一遍,最后投了其中的1家。它的圖像質量是最好的,學術代言人來自協和。協和影像科里用的全是東芝的設備,而這款產品是唯一能在協和影像科里使用的國產設備。
對于成長期企業,我們首先會看一下其主打產品的客戶接受程度如何,復購率如何。
然后要看下其產品研發能力如何,公司的研發、管理、銷售人才配置是否合理。很多企業早期實際上是研發主導型,而當企業發展地比較成熟后,研發主導型創始人如果不具備特別好的企業管理能力,則該公司也不是特別合適的投資對象。
接著要看下管理團隊的格局,公司在戰略布局方面是否有足夠的遠見。員工的股權激勵在企業發展中特別重要,很多優秀的中層員工都特別看重股權,如果不能夠給他們較好的股權激勵,人才很容易流失。
同時,公司內部各項制度的規范程度也很重要。我曾調研過一個項目,其股東結構還包含外資成分,但深入調研后發現,公司并沒有合理的費用控制與成本控制制度,且沒有使用會計準則操作,而這樣核算出來的產品很可能并不賺錢,但公司最后還是花很多精力去鋪這個產品,這就完全是誤區。
?
我的投資標準:每個項目愿意自己出錢投
現在好的標的這么少,要想把價格談下來,實際上還要看投資方背后有什么樣的資源能夠嫁接給企業,幫助企業完善和補強。
早中期企業在發展中會碰到不少瓶頸,例如早中期企業的研發周期會很長,資金投入也比較大,員工待遇機制不夠完善,員工流動性大,在渠道方面的資源少,品牌影響力弱,創始人是研發出身,缺乏管理經驗。
而成熟期企業的發展瓶頸則在于其產品所處的市場趨于飽和,企業發展逐步進入慢車道,規模和人員的持續擴張導致企業整體管理難度增加,而規模擴大后還會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增大。
有一些民營企業家對資本市場的知識比較匱乏,不能很好地利用資本的手段實現企業的擴張。
我們可以為被投企業提供八大增值服務:嫁接上市公司資源;協調政府相關事務;嫁接醫療科研資源;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協助企業拓展市場;提供融資資金支持;嫁接醫生專家資源;協助企業資本并購。
被投企業的退出主要有并購退出與上市退出兩種形式。
并購退出適用于如下企業:單產品突出,后續產品研發力量較為薄弱的企業;依靠自身力量較難實現持續發展的企業;管理層沒有上市打算的企業。
上市退出則適用于如下企業:產品線豐富,后續擁有持續研發力量的企業;希望通過持續資本的力量實現持續并購并擴大規模的企業;管理層認為上市是體現企業價值最佳形式的企業。
醫療投資是個很有壁壘的行業。
首先,要保持持續不斷的學習習慣。持續的行業研究是培養投資能力的必備要素,通過行業研究,可以在第一時間挖掘未受市場關注或低估的資產。同時,不斷扎實自身的行業知識是與企業家順暢交流的基礎。你們不需要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但一定要用相同的語言跟他們溝通。很多企業家可能會對一些資本機構比較反感,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問企業家什么時候能賺錢,成本是多少,銷售是多少。
其次,要把企業當作合作伙伴。這一塊我去年做了很多思考,投完項目之后,不要只是以股東身份去看待企業。真正需要我們去做的是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和嫁接資源,真正把企業當作合作伙伴才是獲得企業家認可、完成投資和增值的必備要素。
第三,投資是一個心安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的投資壓力、業績壓力、考核壓力,但是一定要始終保持一個審慎和獨立的態度,小心謹慎做好充分的盡職調查。
我每次投一個項目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如果這個項目用我自己的錢,我也愿意投的話,那我才會把這個項目提交到投委會。